6月1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健全機制持續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有關情況。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機制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下沉的通知》,通過深化城市醫院支援縣級醫院工作,組織城市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部署縣級以上醫院支援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開展縣鄉村巡回醫療,利用信息化手段連通各級醫療機構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 傅衛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是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組成,機構遍布城鄉,就服務在群眾身邊,服務具有明顯的便利性。一直以來,基層醫療機構承擔著全國一半以上的診療量。要讓群眾更方便、安全地在基層看病,必須要提高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技術能力。作為受援單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充分利用好城市醫院支援基層這一制度安排,圍繞“強體系、強機構、強隊伍、強服務”目標,不斷增強基層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從四個方面入手 抓好城鄉支援幫扶工作
近年來,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領導和推動下,通過多種途徑的支援,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寬領域的對口支援工作模式。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 李大川介紹,下一步將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強化支援工作的統籌和前后銜接。指導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總結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以及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布局、分區包片”的原則,充分利用好現有合作關系,合理有序確定省內支援關系,避免重復布局。
第二,采取具體措施推動人才、技術、服務可持續地下沉和共享。推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坡撁藘鹊某鞘卸壱陨厢t院,每院選派不少于3名醫務人員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每周派駐不少于3個工作日,以多種形式來服務基層患者。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組織城市二級醫院和縣醫院分梯次支援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支援村衛生室。原則上每個鄉鎮衛生院要至少派駐1名相對固定的醫師,派駐周期可以結合實際,但一般不能少于6個月。同時,創新聯合工作模式,推動鄉鎮衛生院與上級支援醫院和村衛生室建立縱向貫通的協同工作機制。
第三,組織開展巡回醫療。一方面,擴大國家醫療隊的巡回醫療,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組織全部44家委屬管醫院組建國家醫療隊開展巡回醫療。另一方面,建立縣鄉村巡回醫療制度,由城市三級醫院到縣和鄉,縣區級醫院到鄉和村,定期開展巡回醫療。原則上,縣級巡回醫療每季度不少于1次,鄉級巡回醫療每個月不少于1次,村級巡診每周不少于1次。根據受援地區的實際需求,開展疾病診療、健康宣教和醫務人員培訓等巡回醫療工作。
第四,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積極完善并用好遠程醫療服務網絡,推廣“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遠程醫療服務模式,拓寬幫扶形式,提高支援效率。鼓勵各級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居民提供常見病、慢性病的在線復診服務,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建立長期支援工作機制 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
關于如何確保優質醫療資源能夠真正下沉到基層,而不僅僅是短期支援,李大川表示,此次就城市醫療資源支援基層做了新的部署和安排,總體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建立長期的支援工作機制。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為抓手,構建激勵約束相容的醫聯體長效運行機制,推動牽頭醫院和成員單位在醫療管理、運營管理、信息管理方面的一體化、同質化,同時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強化城市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緊密性,確保支援能夠長期可持續。
第二,細化支援工作的形式和任務。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在支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時候,除了開展帶教培訓等幫助基層提高能力的工作之外,要結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能力基礎和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通過常態化建立聯合門診、聯合病房、專家工作室等方式,來促進人才、技術、服務下沉。同時積極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互聯網診療服務,根據社區居民需求,將門診號源和住院的床位向基層下沉。
另外,二級以上醫院醫務人員能夠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來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只有把醫生在基層工作內容充實了,他們才能夠在基層待得住、待得下去。
第三,注重激勵和約束。要求執業醫師常駐基層機構期間,原單位對其開具處方等診療活動做出調整,促進派駐人員能夠按照工作要求保質保量完成支援任務。另外,執業醫師在晉升副高職稱的時候,派駐支援和巡回醫療將作為基層工作經歷累計計算,而且不受工作量的考核限制。同時,要求支援醫院要保障人員長期派駐期間的工資、獎金等各項福利待遇不變。對于城市醫院支援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在薪酬補貼、職稱評定、職業發展、教育培訓和表彰獎勵等方面實行優惠待遇。
同時,規范派出醫院下沉人員的數量、工作時間、學科建設的要求,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考核,把這些考核結果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評審評價和目標責任制相關聯,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作用,力爭通過這些方式來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能夠真正下沉到基層,讓人民群眾在身邊就能得到比較好的醫療服務。
繼續推進信息技術在基層應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賦能基層、提升能力的有效手段,遠程醫療、人工輔助診斷等在提高基層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方面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傅衛介紹,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一方面指導各地加快基層信息化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水平,更好適應群眾在基層的就醫需求。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積極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建立完善遠程醫療服務網絡,為基層提供遠程會診服務,目前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經覆蓋了所有的市縣,并且在向社區和鄉村基層延伸覆蓋。監測顯示,全國70%的衛生院已經和上級醫院建立了遠程醫療協作關系。
二是推進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在基層的應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通過輔助診療系統,為基層全科醫生、鄉村醫生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決策支持,提高了基層機構電子病歷規范化水平和診療服務的質量。截至2023年底,27個試點縣的基層機構通過輔助診療系統已經提供診斷建議2600余萬次。除了這些試點地區以外,安徽、江西、寧夏等地也在全省(自治區)范圍內推廣輔助診療系統基層應用。
三是加強數據互通共享和業務協同。今年將重點推動各地統一縣域醫共體信息系統,推進縣域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心電診斷等資源共享中心的建設,更好地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其中縣域醫學影像中心已經覆蓋了50%的鄉鎮衛生院。與此同時,一些地區也通過建設區域的審方中心,開展處方前置審核和處方點評,加強藥事管理,讓群眾在基層放心用藥、合理用藥。
傅衛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信息技術在基層更多更好地應用,助力基層更好地服務百姓。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