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行業的競爭加劇,醫療健康服務產品的設計正在成為醫療機構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十年前,我在《醫院六系統管理--系統思維的突破》一書中首次提出,醫院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由設施、科技、人才、產品、文化、管理六大子系統構成,各個子系統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系統邏輯相互連接、相互作用。其中"產品"子系統的提出,具有開創性意義,是首次在醫療行業將"服務"明確等同于"產品",并強調醫療服務產品也需要像商業產品一樣進行系統設計。
本文圍繞醫療健康服務產品的系統設計,基于十年醫院管理實踐與理論發展,歸納出"市場需求導向"、"技術語言通俗化"、"盈利單元構建"、"市場傳播策劃"四個核心維度,并對每一維度進行詳細論述,旨在為醫療機構提供可復制、可落地、可持續的產品設計邏輯與方法。
一、第一維度:從市場需求出發--明確客戶需求,構建差異化定位
在所有產品設計中,客戶需求是起點。醫療健康服務產品的設計,不能以醫療機構已有資源為出發點,而必須從"市場的真實需求"出發,找到客戶真正愿意付費、愿意反復使用的健康場景。
1、需求挖掘:從痛點到剛需
客戶的健康需求通常以痛點呈現,例如"頻繁感冒"、"睡眠障礙"、"血糖波動"或"結節恐懼"等。這些健康痛點,往往無法在傳統的疾病分類中被準確捕捉。醫療服務產品的設計者需要通過調研、訪談、大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入洞察客戶的健康行為與心理動機,將這些痛點提煉為醫療服務產品的切入點。
2、細分市場:找到可轉化的人群群體
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目標客戶。要在產品設計前就對人群進行細分,例如:女性結節患者、亞健康的高凈值人群、有體檢焦慮的中青年、希望提升免疫力的兒童家長等。找到這些有明確需求、支付能力強、愿意嘗試新服務的人群,是成功的前提。
3、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陷阱"
醫院、診所最常見的失敗是"做什么別人都做",而不思考"為什么別人做了,我還要做"。設計服務產品的第一步是形成差異化:在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健康結果、服務體驗上找到不同,并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第二維度:醫療技術的通俗化表達--讓客戶"看得懂、信得過、愿意買"
醫療行業具有極強的專業壁壘,客戶往往"聽不懂醫生的話"、"看不懂檢驗報告"、"分不清風險等級"。這就需要醫療服務產品不僅是"技術正確",還要"客戶易懂"。
1、把專業語言轉化為客戶語言
例如,"肺部小結節的良惡性判斷"可轉化為"早期篩查,避免癌變";"腸道微生態重建"可轉化為"調理腸胃,改善免疫力";"糖脂代謝異常"可表達為"控糖減脂,預防三高"。每一句話都應圍繞"客戶理解"來構建表達體系。
2、健康結果的可視化設計
客戶買醫療服務的本質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健康",而不是"接受一次醫療技術"。因此,產品必須設計出"客戶看得見"的健康成果,如體重減輕多少斤、血糖穩定多少天、結節縮小多少毫米、焦慮評分下降幾個等級等,并進行圖文可視化呈現。
3、服務流程的體驗化敘述
客戶不關心"診斷-治療-復診"這樣的專業流程,他們關心"我要做幾次檢查"、"總共幾天能出結果"、"要不要打針吃藥"、"有沒有專家跟蹤"。因此,在服務流程的表達上,要強化"清晰、簡單、人性化"的體驗設計。
三、第三維度:盈利單元的系統構建--形成可持續的營收閉環
醫療服務產品的本質,不僅是服務內容的組合,更是盈利邏輯的設計。尤其對于營利性醫療機構而言,設計產品時必須考慮"如何賺錢"、"持續性強不強"、"是否可以規模化復制"。
1、產品結構要"單元化"
單元化意味著產品中要包含"起始環節"、"轉化環節"、"復購環節",例如一個"女性結節管理"產品,可以設立初診評估、治療干預、隨訪管理、營養調理等,形成完整閉環。
2、服務路徑要"流程化"
將整個產品路徑流程化,使每一位醫生、護士、咨詢師都能標準化執行,避免因個體差異影響服務質量。例如,從客戶首次咨詢到體檢預約、專家會診、干預啟動、定期回訪,每一環節都要清晰、節點明確,并設定考核點。
3、收費模式要"合理化"
醫療產品不能僅靠一次性收費,要考慮多種盈利方式的疊加:服務打包費、項目檢查費、慢病管理月費、會員訂閱費、增值產品銷售等。同時要遵守政策法規,做到"陽光合規",避免超范圍、誘導收費等問題。
四、第四維度:市場傳播系統化設計--從"好產品"到"被看見"
醫療服務產品設計完成后,若不能有效傳播,就是"好產品藏在抽屜里"。市場傳播并不是單純的宣傳,而是服務產品設計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1、產品表達要"圖文并茂"
設計一張產品說明圖、一個服務流程圖、一組服務成果圖,甚至一段短視頻,可以極大提升客戶理解度與傳播效率。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圖像與視頻表達是主要的傳播語言。
2、傳播路徑要"設計清晰"
傳播不只是"發布"而是"路徑":設計從客戶首次觸達(如公眾號、抖音、小紅書)、到內容吸引(如故事案例、客戶評價)、到行動轉化(如掃碼預約、撥打電話),再到復購推薦(如老客戶轉介紹、會員裂變)的一整套路徑。
3、營銷話術要"可復用"
無論是醫生、咨詢師、客服,還是推廣渠道的代理人,都應該掌握統一、有效的溝通話術。這些話術要既符合醫學倫理,又具備感染力,比如:"我們不是賣檢查,是幫您解決焦慮";"不是讓您多花錢,是讓您少走彎路"。
寫在最后:系統思維,引領醫療服務產品創新
醫療健康服務產品的設計,不是將檢查項目簡單組合,也不是一時靈感式的商業包裝,而是一個基于系統思維、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以專業技術為支撐、以盈利邏輯為導向、以傳播設計為手段的系統工程。
回顧十年前,我首次提出"醫院六系統"理論,將醫院管理推入系統思維的維度。在醫院管理咨詢過程中,我們幫助提升醫院設施、科技、人才、產品、文化、管理六個系統,無論是整個醫院還是科室,都取得了明顯的修改,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今天,社會環境發生了顛覆性變革,我們進一步提出醫療健康服務產品設計的四個核心維度,為未來醫療機構的經營模式提供結構化的路徑。
未來,醫療行業將越來越重視"服務產品化"的能力,而擁有強產品能力的醫療機構,也將真正具備"可持續經營"的能力。醫療,不僅要治病救人,也要用系統性設計創造真正可持續的價值。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