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訊5月26日電,“醫藥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了。”融通基金基金經理萬遠民的一句感慨,道出了眾多醫藥基金經理、基民多年堅持持倉醫藥的不易。
隨著港股創新藥牛市行情持續演進,今年不少基民發現,自己虧損多年的醫藥基金開始賺錢了。近期港股創新藥板塊持續走強,醫藥股、醫藥基金投資價值再次引起市場關注。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國泰基金麻繹文、景順長城基金金璜、融通基金萬民遠、金鷹基金歐陽娟、華富基金廖慶陽、諾安基金唐晨等多位基金經理,圍繞市場反彈動因、全年主線邏輯及細分賽道機會展開深度分析。
多位基金經理均認為,港股創新藥板塊的上漲并非短期情緒驅動,而是政策紅利、產業升級、全球化突破等長周期邏輯的集中體現。盡管短期需關注政策落地節奏與外部環境變化,但中國創新藥從“跟跑”到“領跑”的趨勢已逐漸確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價值重估進程方興未艾。對于投資者而言,把握創新藥出海與技術融合主線,兼顧低估值修復與業績兌現邏輯,或是分享產業升級紅利的關鍵。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