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敷料的正確粘貼與更換時機對于確保醫療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以下是關于透明敷料的正確粘貼與更換時機的詳細說明:
正確粘貼透明敷料的方法
準備工作:
洗手:操作前務必徹底洗手,確保無菌操作。
戴手套:根據需要佩戴無菌手套。
消毒皮膚:使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膚,消毒范圍應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大于15cm,待消毒液完全干燥。
粘貼透明敷料:
無張力垂放:將透明敷料中央對準穿刺點,無張力垂放。
撫平敷料:用食指及拇指自穿刺點開始,向外撫平整塊透明敷料,確保與皮膚無縫隙貼合。
去除紙質邊框:邊壓邊去除透明敷料紙質邊框,手掌輕輕按壓整塊透明敷料,用掌心溫度使黏膠與皮膚充分粘合。
標識:在透明敷料上標注更換日期和時間。
更換透明敷料的時機
定期更換:
無菌透明敷料:應至少每7天更換一次。
無菌紗布敷料:應至少每2天更換一次。
特殊情況下的更換:
滲液、滲血:若穿刺部位發生滲液、滲血時,應及時更換吸附力強的敷料。
敷料松動、污染:若敷料發生松動、污染或完整性受損時,應立即更換。
患者高熱、出汗:對于高熱、出汗的患者,建議使用無菌紗布覆蓋。
注意事項
避免皮膚損傷:在去除原有透明敷料時,應以0度或180度的角度平拉透明敷料,避免用力過大導致皮膚撕脫。
保持無菌操作: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務必保持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評估穿刺點:每次更換敷料時,應仔細評估穿刺點的情況,確保無紅腫、壓痛、硬結、皮溫升高、分泌物等異常情況。
通過遵循上述正確粘貼與更換透明敷料的方法和時機,可以有效減少皮膚破損和感染的風險,確保醫療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