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癥監護室,時間就是生命,穩定就是希望。這里的患者病情危重、生命體征脆弱,常常無法離開病床進行各項檢查。傳統的檢查方式不僅耗時耗力,更可能給患者帶來二次風險。RG-III-MDR移動數字X線攝影系統的出現,正是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它如同一座移動的“影像前哨”,將ICU變成了即時診斷的戰場。
核心價值:從“搬動病人”到“服務病人”的革命
傳統模式下,為重癥患者拍X光片,意味著一場“小型遷徙”:需要多名醫護人員協作,小心翼翼地將患者連同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等生命支持設備一同轉移到放射科。這個過程不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極易引發患者生命體征波動、管路滑脫、交叉感染等嚴重風險。
RG-III-MDR的核心價值,就是徹底顛覆了這一模式,實現了**“床旁即時成像”。它將先進的數字X線攝影技術集成在一個可自由移動的平臺上,直接推到患者床邊進行檢查。這不僅僅是地點的轉移,更是從“以設備為中心”到“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的革命性實踐。
四大核心優勢,精準服務重癥患者
RG-III-MDR通過其獨特的設計和技術,為重癥患者提供了四大關鍵保障:
1. 極致的機動性與靈活性:深入ICU的每個角落
小巧身形,自由穿梭: ICU內空間狹小,設備林立。RG-III-MDR通常采用緊湊型設計和電動助力驅動系統,能夠輕松進出病房、電梯,在病床間靈活轉向,甚至可以貼近ECMO(體外膜肺氧合)等復雜設備旁進行操作。
精準定位,一觸即達: 系統配備高精度的移動和懸臂系統,可以快速、平穩地將球管和探測器移動到最佳投照位置,無論是常規的胸片,還是特殊的床旁腹部、骨骼攝影,都能輕松應對。
2. 卓越的圖像質量與即時診斷能力:為醫生提供“火眼金睛”
高清成像,細節畢現: 采用高分辨率數字平板探測器,RG-III-MDR能夠生成清晰、銳利、層次豐富的X線圖像。對于重癥患者至關重要的肺部病變,如肺炎、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進展,以及氣管插管位置、中心靜脈導管尖端位置的確認,都能提供精準的影像依據。
秒級成像,即時決策: 曝光后數秒內,圖像即可呈現在顯示器上,并即時傳輸到醫生的工作站或移動設備上。醫生無需等待膠片沖洗,可以立即根據圖像進行診斷、調整治療方案,大大縮短了決策周期,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3. 強大的智能操作與低劑量設計:守護患者與醫護安全
智能參數,一鍵操作: 系統內置了針對不同部位(如胸部、腹部、頭顱)和不同體型(成人、兒童)的自動曝光控制功能。操作員只需選擇相應程序,系統就能自動匹配最佳的曝光條件,不僅保證了圖像質量的穩定性,也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經驗的依賴。
“ALARA”原則,劑量最低化: 重癥患者需要頻繁復查,輻射累積是必須關注的問題。RG-III-MDR嚴格遵循**“合理可行盡量低”(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LARA)**的輻射防護原則,通過高效的探測器和智能算法,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將單次檢查的輻射劑量降至最低,最大限度保護患者安全。
4. 無縫的工作流整合與感染控制:提升效率,杜絕風險
DICOM兼容,信息互通: 系統完全符合DICOM(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準,能夠與醫院現有的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HIS(醫院信息系統)和RIS(放射科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圖像自動歸檔,報告自動關聯,形成完整的電子病歷,避免了信息孤島。
易于消毒,嚴防感染: ICU是院內感染的高發區。RG-III-MDR的機身表面、手柄、探測器等關鍵接觸部位均采用易于清潔和消毒的材料設計,能夠有效執行院感控制標準,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典型應用場景:RG-III-MDR在ICU的“實戰”
呼吸系統監護: 每日或更頻繁的床旁胸片,是評估機械通氣效果、監測肺部病變進展、發現氣胸或胸腔積液的最直接手段。
導管與置管定位: 確認氣管插管、中心靜脈導管、PICC(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鼻飼管等管路的位置是否正確,是保障治療安全和有效的關鍵。
術后與創傷評估: 對術后患者或因創傷入院的危重患者進行快速骨骼、胸部或腹部檢查,初步評估病情。
新生兒與兒科ICU: 其低劑量特性對嬌嫩的新生兒和兒童尤為重要,可安全地進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疾病的篩查與監測。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全部商品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