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標準協會(以下簡稱BSI)發布題為《共同發展:助力混合辦公世代蓬勃成長》的全球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疫情沖擊以及遠程辦公的加速普及對職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大多數(64%)年輕工作者認為全職線下崗位應比遠程崗位獲得更高薪酬。
該研究由BSI與英國公共政策智庫ResPublica合作開展,涵蓋對全球4,700名疫情期間或之后入職者的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討論及國際文獻綜述。作為"共同發展"系列研究的一部分,報告深入探討了缺乏疫情前職場經驗的"混合辦公世代"如何被特殊環境塑造,以及這將如何持續影響未來工作形態。
"混合辦公世代"青睞工作靈活性,中國職場人混合辦公意愿領跑全球
全球范圍內,混合辦公模式最受青睞,37%的受訪者將其列為首選,相比之下,選擇純遠程辦公的人群僅占16%。27%受訪者希望完全線下辦公,20%則偏好以線下為主的辦公模式。
據此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職場趨勢呈現一定的獨特性。中國受訪者對混合模式偏好全球最高(47%),對于完全遠程需求全球最低(8%),實際采用完全遠程辦公的比例更是低至2%,這一數據同樣為全球最低。54%的中國受訪者強烈認同全職到崗工作應獲更高薪酬,同時51%已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全球最高)。然而,技術領先的背后,31%的中國員工對AI影響現有崗位存在高度焦慮。
相關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對混合辦公接受度總體積極。有研究表明,盡管初期存在管理層疑慮,混合模式可使員工流失率降低33%并提升工作滿意度。專家指出,其他國家可借鑒中國高效的團隊架構、領導策略及溝通工具,以構建可持續遠程工作模式。此外,中國遠程辦公接受度受性別和網絡技能影響,女性(主要為減少不必要線下接觸)及高學歷年輕員工接納度更高。
薪酬重要,但工作生活平衡更為關鍵
64%受訪者認為全職到崗工作應獲更高薪酬,但工作與生活平衡以49%的占比成為職業首要動力,其次為工作穩定性(43%)和薪酬激勵(39%)。59%的遠程/混合辦公者因無需通勤節省開支,其居住地距離辦公場所超1小時路程。
人際聯結仍受重視
研究揭示混合辦公偏好中的深層需求,即盡管偏好靈活模式,27%-55%的受訪者高度重視線下會議與互動。52%受訪者傾向面對面一對一交流(僅7%選擇傳統電話),46%傾向線下多人會議,26%選擇開啟攝像頭的線上會議。同時,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差異顯著。僅5%中國受訪者偏好"關閉攝像頭"的線上會議(日本為35%),55%英國受訪者傾向線下會議(日本僅27%)。
身心健康與社交需求都不容忽視
三分之一(34%)的受訪者坦言疫情期間純遠程工作對自身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近乎五分之三(57%)的人認為混合辦公模式顯著改善了他們的心理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五分之一(22%)的受訪者因社交焦慮對全職線下崗位持謹慎態度,這一比例在現有遠程工作者群體中攀升至 25%。
在全球熱議 Z 世代孤獨現象的背景下,研究進一步揭示了線下辦公的社交價值:約四分之三(73%)的受訪者通過首份工作建立起職場友誼,55% 找到了職業導師,48% 每月至少參與一次同事社交活動,充分印證了健康的職場社交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
BSI首席執行官Susan Taylor Martin表示:"疫情五年后,全球企業仍在探索最優工作模式。開展此項重要研究,旨在深入解析這批在重大變革中開啟職業生涯的一代人,他們中許多人從未體驗過疫情前的'常態'工作模式。研究結果有力反駁了所謂 '懶惰一代'的刻板敘事,揭示出這一代人正審慎思考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并作出相應權衡。"
"他們將是未來的領導者。企業若希望吸引、留住人才并充分激發其潛力,需以理解及共情的態度了解塑造新世代員工的時代背景,并深入洞察他們當下的職業發展訴求,方能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向賦能。"
BSI人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全球負責人Kate Field表示:"混合辦公世代已然揭開職場本質的面紗,深刻認知工作價值所在。我們的調查描繪出一個高度務實的群體畫像,他們崇尚平衡之道,恪守適度原則,追求穩定發展,更以審慎態度將身心健康置于職業規劃的核心位置。
BSI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石慕瀾(Tatiana Schmollack-Tarasova)表示:"除了疫情幾年的沖擊,年輕一代職場人還面臨著更長工作年限和更高生活成本,因此,服務于生活的可持續職業成為他們的優先選擇。這對雇主同樣有益,因為打造一支包容多元需求的、健康的團隊,將更具創新力與生產力。"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